艺术周末回顾 | 寻找沙湾鱼灯的故事发表时间:2021-06-02 10:58来源:广东省少儿美育艺术研究院 回顾 | 寻找沙湾鱼灯的故事3月,“FREE创体验·艺术周末”将非遗鱼灯制作从沙湾搬到了广图北八楼创客空间,在嘉宾的带领下,大家体验了一把鱼灯扎作。 主讲嘉宾:肖丽君 集美斋创始人之一,集美斋书画苑苑长。教育部校园时代少儿美术大赛评委,中管院高级讲师 起源 古沙湾河网交错,村民临水而居,人们对“鱼”有着独特的感情。居住在此的人们经常下河捕鱼捞虾,渔民把扎作灯笼的技艺运用到捕虾所用的虾笼上,沙湾渔民的小孩利用编织虾笼所剩的竹篾编织成鱼形小灯,这便是鱼灯的雏形。 后来,鱼灯发展为手提灯,因取“吉庆有余”的谐音,而被沙湾人称之为“鱼灯”,表达人们祈求五谷丰登,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。 每逢正月初一或八月十五等传统节庆,沙湾人便会扎做出各种形状的鱼灯,作为孩子们的节日娱乐玩具。众多买鱼灯回家的行人形成断断续续的鱼灯队伍,仿若巡游一般,后来就逐渐演变成鱼灯巡游的习俗。 扎作
沙湾鱼灯扎作是沙湾一项普遍的民间技艺,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都通晓鱼灯扎作技艺,目前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屈指可数,他们大多自幼在沙湾长大。年轻时跟随父辈们学习鱼灯制作技艺,精通各种传统造型鱼灯制作,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。 体验 本期艺术周末活动,主要是创新设计的多边形鱼灯,传播传统竹扎鱼灯教学及鱼灯文化故事等。让鱼灯文化回归生活,更深入民心,吸引更多的人对鱼灯制作技艺这项非遗文化的关注。
文章分类:
通知公告
|